icon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公司動態

被誤讀的“電力交易地板價”:山東等地現“零電價”“負電價”,專家稱并不意味電價失控

作者:系統管理員      瀏覽次數:96

“五一”期間,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出現負電價引發關注。據央廣網等多家媒體報道,根據市場信息,山東電力現貨交易在5月初出現連續21小時的負電價,刷新了國內紀錄,引發熱議。

事實上,廣東、山西等地電力市場也曾出現“零電價”。2022年,山西現貨市場從3月4日凌晨0點開始,日前和日內出清電價驟降至0元,持續“地板價”,此情況一直持續了整整持續17小時,直到當日17時后價格才逐漸開始升高。

“負電價”“零電價”緣何而起,又意味著什么?多位業內人士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負電價”“零電價”短時間內頻繁出現,但是近些年的電價在全國是整體走高的,保持高位震蕩。

↑創意配圖 據ICphoto

——①——

“負電價”并非價格“失控”

業內人士稱各地交易規則不同

據多家媒體報道,山東電力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間,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實時交易電價波動劇烈,區間為1047.51元/兆瓦時至-80元/兆瓦時(約為1.05元/度至-0.085元/度),多次出現負電價。

值得注意的是,波動區間下限-80元/兆瓦時(-0.085元/度)即為在“負電價”討論中,流傳發電企業“每賣一度電倒貼8分錢”說法的根源。

事實上,這并非山東電力現貨市場首次出現負電價。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2019年12月11日13時,山東電力現貨日前市場出現了-40元/兆瓦時的出清價格,這也是國內首次出現負電價;2020年4月13日13時,山東2020年第一次電力現貨調電首日運行中再現負電價,實時結算電價為-20元/兆瓦時;2022年12月,山東發電側現貨價格更是多日在13時光伏“頂峰出力”時,出現1-2個小時的-80元/兆瓦時的出清電價。

“負電價”頻發,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失控”了嗎?究竟該如何理解“負電價”?

九州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山東之所以會出現“負電價”,有政策層面的考量。

2023年3月,山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征求《關于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價格上下限規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通知規定,對市場電能量申報設置價格上限和下限,其中上限為每千瓦時1.30元,下限為每千瓦時-0.08元。

資深電力行業從業者趙克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各個省市都會對現貨市場最高價、最低價進行限制性設置,由于出發點以及考慮的因素會有所不同,所以各省上下限設置的差別也很明顯。”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2022年1月1日,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日報顯示,當日全省發電側加權價格多時點現“零元電價”。

“廣東的游戲規則設置是(下限)最多就是零電價,所以就不會出現負電價。” 張傳名說。

2022年,廣東省能源局、南方能監局聯合發布《關于2023年電力市場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零售交易安排浮動費用,上限為0.02元/千瓦時,下限為0元/千瓦時。

趙克斌則表示,由于下限設置的不同,比如甘肅下限(俗稱地板價)設置為4分/千瓦時,所以甘肅就不會有“負電價”情況出現。

風力發電廠 據ICphoto

——②——

帶補貼新能源參與市場

是電力現貨市場負電價的主因之一?

趙克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出現電力現貨市場負電價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帶補貼新能源參與了現貨市場。除非中長期合約數量足夠大,一般情況下,平價新能源在現貨市場報價中不會申報負電價,現貨電價低于平價新能源申報最低價時,平價新能源就會棄電。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電力商品具有無倉儲性,電能的生產、交割和消費幾乎是同時完成的,而新能源發電存在不穩定的情況,當新能源大發電時,往往就會出現電力供應大于需求的情況。“供大于求,就會出現負電價。”張傳名說。

趙克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光伏能源大都是在中午發電,個別區域經常光伏一發電就“地板價”。以2022年12月為例,山東發電側現貨價格多日在13時光伏“頂峰出力”時,出現1-2個小時的-80元/兆瓦時的出清電價。

今年“五一”期間,山東省風電大發電,最高風電負荷1760萬千瓦,平均值達到1100萬千瓦,白天疊加晴好天氣,光伏發電負荷大,因此造成較長時間的“負電價”。

據中國能源報此前報道,在清潔能源發電占比較高的國家,負電價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早在2007年,德國電力日內交易市場首次引入負電價。此后,奧地利、法國、瑞士分別在2008、2010和2013年引入負電價。

頻頻觸達“地板價”的山東、山西等地都在新能源發展上有著不俗的成績。

2021年8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山東省明確,以風電、光伏發電為重點,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力爭達到9000萬千瓦左右。

近年來,山西新能源發展迅速。2021年末山西省發電裝機容量11337.9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2%。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3576萬千瓦,同比增長8.9%,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的31.56%,全國排名第四。預計到2025年,山西省新能源裝機將達到7800萬千瓦,占比超過40%。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將超過1億千瓦,成為第一大電源。

太陽能發電站 據ICphoto 

——③——

現貨市場負電價

并不意味著用戶電費賬單也是負的

據央廣網報道,我國電力市場分為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兩種,其中,中長期交易一般是供需雙方簽訂合同,提前鎖定下一年度的供電量和電價。可用戶實際的用電量不可能完全符合合同的預期,當電不夠用時,就要臨時再買,這就是電力現貨交易。

這次出現負電價的正是現貨交易,對于原因,電力專家薛靜分析:“山東的光伏比例很高,根據我國的政策,要求先消納新能源電力。‘五一’期間陽光充足,新能源發電量較高。很多工廠都停工了,員工都去旅游度假,電力供需嚴重不平衡,光伏發電的量大于需要的量。在這種情況下,供需在現貨里競價,就是負電價了。”

多位能源專家告訴記者,需要指出的是,負電價并不意味著用戶電費賬單也是負的,原因主要是用戶的電費一般是按月結算,而負電價出現的時長比較短,反映不出來。

“現貨市場負電價并不意味著發電企業的結算電價就是負電價,也不意味著電力用戶的用電價格就是負電價。現貨市場負電價出現時,發電與用戶都有可能賺有可能賠,這要看此時現貨市場上各個市場主體的發電量、用電量與中長期合約電量曲線是正偏差還是負偏差,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趙克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以山西為例,山西實行的集中式現貨市場由日前市場和實時市場組成,市場架構為“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這種市場架構普遍存在在各地電力市場中,以現貨市場為核心的電力市場體系充分發揮了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

站在售電的立場上,趙克斌給紅星新聞記者舉例解釋道:“如果預測到了風、光發電都特別厲害,我在競價的時候報負2毛錢(每度)的‘地板價’入選了。但是我的結算價格不一定就是負的2毛,因為結算的價格與中長期合約有關。”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都好奇現貨市場負電價,但更應該關注新能源結算負電價現象與頻次,以及由此給新能源投資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如果新能源機組全部進入現貨市場后,其結算電價持續走低或大幅下降,那么對新能源的投資發展一定會有深刻的影響。”趙克斌說。

——④——

電力改革:

該從“負電價”中看到什么?

“現貨交易不斷探索,使得負電價這一個價格能夠體現某個時點的電能量的價值,我覺得是有積極意義的。”張傳名說。

張傳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負電價能更好地體現電能量的時點價值。在這一個時點,出現明顯的供大于求。那么在這個價格信號出來之后,有關的管理部門能不能再更進一步去做一些配套,去做一些引導,使得整個電力行業的資源配置能夠逐步合理,對相關的管理部門是一個考驗。

“供需關系出現了倒掛,產生負電價說明什么?說明電網它的彈性不夠,需要增加電網的儲存能力,區域的電能量的儲存能力、區域電網和其他區域電網的輸送能力、電網里面電源構成的調節能力等。一個是調節,一個是儲存,一個是跟其他區域的電能量的互相調劑。”張傳名這樣解釋。

張傳名舉例說道,山東新能源發電多了,出現負電價,華北不會都是負電價,華東也不會。“這時候山東的電有沒有辦法送到其他區域去用?其實輸送能力是有的,但是我們調劑的管理措施滯后,缺乏及時的管控措施。”

“山東出現負電價提醒我們,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要加快建設和落地,才可以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張傳名說。

趙克斌表示,所有市場主體都要面對現實,新時期高質量發展就要建機制。“我們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電價的市場化形成機制。”

水輪發電機轉輪 據ICphoto

——⑤——

專家稱電價高位震蕩

未來電價可能還會走高?

張傳名表示,從2021年下半年煤價催生了電價上漲之后,今年全國的長協價格是比去年高的,電價處于高位。

趙克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新能源發展帶來的電力系統整體成本的增加,最終會向下游傳導的。“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整個電力系統的成本會增加的,電力系統增加的成本現在還沒全部向用戶傳導。如果成本完全傳導給用戶,電價很可能會走高。”趙克斌說。

“你看到的個別地方、個別時段價格比較低,指的是現貨價格。但有幾個點要注意:一是現貨在整個用電量中的比例不超過10%。二是今年新能源增加了很多供應,國家對長協煤炭執行的情況明顯比去年要好得多,電廠的煤炭價格穩定得到了保證。再加上今年沿海進口的煤放開,煤炭的供應一直在高位中偏低的位置,所以會有便宜電價這種情況發生。但事實上,整體的電價水平仍然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張傳名說。

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根據廣東省電力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省雙邊協商交易成交電量2426.50億千瓦時,成交均價553.88 厘/千瓦時,較廣東燃煤基準價上漲9.1分,漲幅19.63%,同比2022年上漲5.7分,漲幅11.44%。超出市場預期。

在2023年初,據《第一財經》報道,多項利好助推電企業績抬升,今年電價大概率上漲。


原文:《被誤讀的“電力交易地板價”:山東等地現“零電價”“負電價”,專家稱并不意味電價失控》,紅星新聞,記者:王辰元 張炎良 北京報道;編輯:郭莊;責編:馮玲玲

原文鏈接: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305/51c5bfa7d358f5e53878023aa26b9092.html?fromUdid=9be50122-ec50-4bab-a9d3-d166c5b1acd4



相關業務推廣 

mmexport1650337637400.jpg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